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约生于11世纪20年代,与《福乐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为同时代人。今喀什市西南48公里乌帕尔阿孜克村就是他的诞生之地,当年那里是喀喇汗王朝王族的行宫别墅;他的全名为麻赫穆德·本,侯赛音·本·穆罕默德,喀什噶里,不仅明确标明了自己是王朝大汗侯赛音之子(穆罕默德·本·侯赛因是喀喇汗王朝的皇族,为巴尔恩韩城的首领,精通伊斯兰经籍和突厥文化)、布格拉汗穆罕默德之孙;而且要让人明白他是地地道道的喀什噶尔人——这可能是他在国外成名之后特意加给自己的,以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其母布维·拉比亚知识渊博,为其子的成才作出了毕生的努力。麻赫穆德曾在喀喇汗王朝都城喀什噶尔,就学于“麦德莱赛·哈米底耶”学校和“麦德莱赛·沙吉耶”学院,受过系统的高等宗教和文化教育。1058年,因其父在宫廷事变中遇难,他外出流浪了14年。曾游历过布哈拉、撒马尔罕、内沙布尔等伊斯兰文化名城,向各地学者求教,并实地考察了中亚突厥语系各部落的语言、民间文学和风土人情,收集了大量资料;同时深入学习伊斯兰教史和伊斯兰哲学。他精通突厥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且在文学、历史学、地理学和民俗学等多方面具有渊博的知识。 据他的自述,饱很“擅长枪术和骑马射箭”,能征惯战的回鹘民族留给他的这一特征,使他武艺超群并机敏过人,这应当是他得以侥幸逃脱那场流血事件的一个原因;可惜对他这些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史书上没有记载。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文武全才。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自幼攻读于喀什噶尔的“汗勒克买德力斯”——皇家伊斯兰教经文学院,精通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对本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有着深厚感情和高深造诣。当他看到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突厥语诸民族在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方面日趋阿拉伯化时,他就决心为发扬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优良传统而奋斗。
  在流亡之前,他就曾在伊犁河谷与中亚的七河地区、锡尔河流域做过详细的考察;流亡之后,他又在中亚的布哈拉、撤马尔罕、谋尔夫、内沙布尔等文化名城向造诣高深的名家学者虚心求教。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有着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他用15年的时间,走遍当时的突厥语系部落,一丝不苟地记录、整理这些部落的生活、语言习惯,他这样说道:“我遍历了他们的城镇和乡村。记录了突厥、土库曼、乌古斯、奇吉尔、样磨、黠戛斯部落的语言,并参考利用了它们,因此这些部落的每一种语言都牢牢记在我的心里。”为了把灿烂辉煌的突厥--维吾尔文化介绍和传播到伊斯兰世界,他于11世纪60年代末,来到当时伊斯兰文化的中心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在1072--1074年间,用阿拉伯文编纂出全世界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并献给了当时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阿布·哈希姆·阿布都拉·本·穆罕默德·穆格塔迪(1075--1094年在位)。

突厥语大词典

  于1076年用阿拉伯文著成了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Türki Tillar Diwani)。这部巨著结构严谨,条目清晰,收进的辞汇极为丰富,堪称一部关于突厥民族的百科全书,对研究中亚各国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有很高的价值,而且为研究突厥语诸部族的历史,地理,物产和民俗提供了宝贵资料。这部巨著被许多国家用十多种文字出版发行,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1266年8月,今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学者穆罕默德,第一个手录转抄了《突厥语大辞典》;这个唯一的手抄本现藏于土耳其国民图书馆。1917年土耳其印行出版了这部著作。1939年后,在今西亚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出现了一大批有关这部著作和作者的研究者和专著。1981年后,在我国连续出版了三卷本的《突厥语大辞典》现代维吾尔语全本,并在整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内容

  为了这部《突厥语大辞典》,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付出了极其艰巨的劳动。他在《突厥语大辞典》的引言中说:“我走遍了突厥人的所有村庄和草原。突厥人、土库曼人乌古斯人、处月入、样磨入和黠尕嘎斯人的韵语完全铭记在我的心中……在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之后,我用最优雅的形式和最明确的语言写成此书。”
  《突厥语大辞典》为我们提供了11世纪时,包括维吾尔在内的突照语诸民族的语言、文字、人物、历史、民俗、天文、地理、农业、手工业、医学以及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甚至连神话传说、儿童游戏与娱乐体育等等也是应有尽有,可说是当时中亚和我国新疆的一部百料全书,常常是后人研究那个时代突厥语各部族生活状况的唯一重要而可靠的资料来源。这部辞典从语言辞汇着眼,对突厥诸族语言与阿拉伯语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比较研究,这比欧洲19世纪末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比较语言学,还要早出800年!而且就其对当时突厥语言、语法的科学理解及其系统性而言,都达到了那一时代的最高峰。
  在《突厥语大辞典》的地理山川部类中,还附有作者自制的喀喇汗王朝疆域与中亚地理图,地图是圆形的,说明作者当时就已清楚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是圆形的,这一点就很不简单。
  
  1266年8月,今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学者穆罕默德,第一个手录转抄了《突厥语大辞典》;这个唯一的手抄本现藏于土耳其国民图书馆。1917年土耳其印行出版了这部著作。1939年后,在今西亚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出现了一大批有关这部著作和作者的研究者和专著。1981年后,在我国连续出版了三卷本的《突厥语大辞典》现代维吾尔语全本,并在整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突厥语大词典》作为思想交流的工具书,不仅使当时的阿拉伯人找到了学习突厥语的简捷方法和途径,而且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对喀拉汗王朝时期整个操突厥语民族的经济、精神生活,特别是科学、艺术领域的成就、政权、执政措施、哲学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作了详尽介绍,可以说,它既是部辞学书,又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突厥语大词典》的7500条词目是公元十一世纪生活在新疆地区人民的生活百科全书。作者用生动的实例解释了这些词目的词源和使用,同时指出了十一世纪维吾尔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语言、各个方言的区别,说明了语法、语音规则。
  2、《突厥语大词典》详细地介绍了突厥语的有关部落的历史知识。当时,伊斯兰哲学观占统治地位。但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不顾单纯宗教思想的限制,尽可能还原当时操突厥语民族的历史本来面貌。《突厥语大词典》叙述的事件和阿拉伯、波斯旅游者的记录以及汉文史书上的记载,大体吻合。在用阿拉伯语写作的学者中,关于中亚民族的记载,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惟一的不信图书而且是在生动事实和传说的基础上严肃求证的撰稿人。
  3、《突厥语大词典》提供的操突厥语部落生活的地方,特别是喀喇汗朝当时的地域,以及关于操突厥语部落和周边国家的著名的地理名称,很多是和某一重要事件相结合进行介绍的。不仅如此,他还详尽标出了当时尚未信奉伊斯兰教的东部维吾尔人的城廓和重要村镇以及交通枢纽和山川的名称。绘制出突厥诸部分布的地方的圆形地图。
  4、《突厥语大词典》为了生动表达许多词条的意义,提供了一些简明扼要的文学片断。从一定意义上看,学者可能希望这些文学片断不要遗失、被忘掉,并能流传给后人(这些宝贵的文学片断有20篇传说、237首诗、歌谣和279条谚语、两篇箴言)。这对研究当时的文学艺术,有重要价值。
  5、《突厥语大词典》对当时的维吾尔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物质生活有相应的记述。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对当时的维吾尔人和其他突厥诸部人的物质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大词典”中介绍了农牧业、兽医方面的许多词汇和各种鸟兽的名称、特点。此外,有关手工业的词目、有关城市文化的词目和生活、穿戴、习惯等宝贵知识,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物质生活很有帮助。
  6、《突厥语大词典》收入的有关政权的概念和政权的结构等词汇,如政权等级、统治阶层、品衔、军事制度、战略等,也很有史料价值。
  7、《突厥语大词典》还着重介绍了历法和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鸿篇巨制的百科全书《突厥语大词典》,内容上多角度地综合地释明了喀喇汗时代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人们对它的研究,早就超越了“词典”范畴,它已经成为人类语言学史上永垂不朽的伟大著作。

主要贡献

  晚年曾留居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于1072~1074年编成了以阿拉伯语解释突厥语的语言学巨著《突厥语大词典》,献给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七代哈里发穆格台迪。1080年从巴格达返回故乡,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突厥语大词典》通过丰富的语言材料,广泛地介绍了喀喇汗王朝时代维吾尔及突厥语系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历史、哲学及风土人情。收入该词典的格言、成语、谚语、民歌、诗歌,包含有丰富的哲学内容。他的哲学思想受到伊斯兰教义和阿拉伯哲学的深刻影响,认为独一无偶的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穆斯林必须坚定地信仰崇拜安拉。同时认为自然界受规律的支配,处在运动、变化和消亡之中,“时光流逝,人莫能阻;人亦不能永存”。他用云与云之间的碰撞以及月晕等自然现象解释闪电、下雨,承认自然界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在伦理道德上,他提倡语言文雅,心灵纯洁,行为端正,认为“人们的品德表现在言行之中”,他还提倡谦虚谨慎、忠诚老实,勤于工作和劳动,反对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挥霍浪费。他劝喻人们要善于区分善与恶、是与非、真理与谬误。他还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的伯克、政府官吏的贪婪和腐化,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深表同情。他提倡人们要学习文化知识,尊重学者,以知识清除愚昧。主张以科学知识治国,君主贤明施仁政,关心百姓疾苦,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马哈茂德·喀什噶里是维吾尔族文化史上有巨大贡献的学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另一部语法著作《突厥语荟萃》(《突厥语语法精义》)已失传。

世界地图

  大概世界上所有人 认为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可是早在他400多年前,就有人已经有这个想法,出现在了《突厥语大词典》中震惊世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画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喀喇汗王朝疆域与中亚地理图。
第一个世界地图(3张)
地图是圆形的,说明作者当时就已清楚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是圆形的。

陵墓现状

  1983年,经考古发现马哈茂德·喀什噶里的陵墓坐落在今喀什地区疏附县乌帕勒乡阿孜克村的一座小山丘上。
  晚年的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回到故乡喀什噶尔,在乌帕尔担负经文教师职务,并在这里去世。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重视下,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陵墓被列入自治区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并重建了他的陵墓。如今麻赫穆德·喀什噶里陵墓,已经成为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科考研究基地,成为旅游盛地。
  据民间传说,1092年,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曾随一个访问喀喇汗王朝的外国伎团返回故乡喀什噶尔,存今乌帕东山脚下的毛技木只格村开办了一所中馆,度过了几年的教书生涯。死后.被安葬在高出地面川米的乌舶尔山须之上。为了缅怀这位不躬的学者,这座小山被人们称为“海孜里提·毛拉墓”——“圣人山”,并存墓地球起了陵殿与礼彤寺,占地达1200平方米;陵园背后还有这位伟大学者的亲属及后裔们的墓葬群。
  1984年泊月.对这一自治区宜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拔专款26万元予以重纪,现已正式对外开放。
  新建的麻赫穆德。喀什噶里陵园保持旧有规模。登着上山的台阶,坐北朝南的陵园分外肃穆庄严,以米黄色雕花墙壁为主调,分正门的扎并寺与北部的主基室纪念馆二部分。礼拜寺四角的塔楼与拱顶上的小塔楼之上都各有一弯新月激标。正殿前悬挂着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画像,白须低垂,慈祥中蕴蓄着刚毅,俨然学者风范。在纪念馆里,陈列着《突厥语大辞典》及其与作者生平有关的文物书籍,其他还有不少附近出土的文物。
  陵园背后有一眼“金水泉”,清流潺潺,蜿蜒绕山一周而下。陵园礼拜寺门前的几株白杨树下,又有一泉,号称“智慧泉”,似乎让人千年之后还看到这位智者的才思如泉而涌,滋润着喀什噶尔绿洲,哺育出勤劳智慧的喀什噶尔各族人民。“智慧泉”边的几株白杨奇曲粗壮,树龄已有好几百年,相传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生前亲手所栽。“圣人山”上到处绿叶婆娑、清泉环绕,足令人涌起思古怀人之幽情。


http://baike.baidu.com/view/880386.htm

 http://uyghuracademy.com/?p=467 ,  

http://uyghuracademy.com/?p=13863

http://www.uyghurmail.com/2451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