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星期日

力提甫·托乎提



    力提甫·托乎提教授,男,维吾尔族,1953年生于新疆托克逊县。1975年毕业于原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并留校任教。
1982年在本校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5-9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华盛顿大学攻读普通语言学和阿尔泰语言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央民族大学继续任教。
,现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维吾尔语言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语言研究会阿尔泰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突厥语言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民族语文》编委、《语言与翻译》(维文版)编委、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阿尔泰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国家民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国家留学回国人员研究启动金评委、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等职。
力提甫·托乎提教授从小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特别是在学习条件有限的那些年代,他自学英语和其他课程,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1979年他顺利地考上了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在其硕士毕业论文《论维吾尔语的形态》里,他概括了维吾尔词法学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不少新见解。
1985年他先去美国华盛顿的德克萨斯大学攻读普通语言学,较系统地掌握了美国各语言学流派,特别是最具影响力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理论。
1986年他应邀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讲授现代维吾尔语,1987年进入该大学研究生院,攻读阿尔泰语言学博士学位。在这期间,他超出自己母语—维吾尔语狭小的范围,学习满语、蒙古语等其他阿尔泰语言;在继续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同时学习第二外语—德语。这为他顺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现代维吾尔语中的共同阿尔泰语动词词缀》以及回国后的教学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力提甫·托乎提教授热爱党的民族教育事业。他毕业后谢绝了两家公司的盛情邀请,放弃在国外工作的机会,1994年回到自己的母校工作至今。当年10月被聘为副教授,2001年被聘为教授。2003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担任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维哈柯语系(现为维语系)主任。
在这期间,他致力于教学、科研、行政工作,各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在教学方面,他已经开新课或新开课达10多门。其中《阿尔泰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等课程是本系乃至本校的开拓性课程。在英语教学中,他根据新疆学生特点,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深,接收快,效果显著。鉴于他回国后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突出表现,1997年被评为校级师德先进个人。他从1997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在阿尔泰学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
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也比较突出。
2001年他发表了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研究金资助的专著《维吾尔语及其他阿尔泰语言的生成句法研究》,这是首次将国外生成句法理论引入国内阿尔泰语言的研究的创新成果;他主编完成的国家“九·五”重点教材项目《阿尔泰语言学导论》于2002年出版,在我国阿尔泰学领域填补了一个空白。本教材2003年荣获国家图书评奖二等奖;他承担的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从短语结构到最简方案—阿尔泰语言的句法结构》2004年出版。该教材荣获中央民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至今他在国内各类刊物上发表了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译文达33篇,其中22篇是留学回国后在国内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这些论文都反映了他在国外学到的新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创新思想和独创之处,在同行中受到了好评。其中《维吾尔语的关系从句》和《从维汉语音位系统的异同看学生的发音难点》等两篇论文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度获中央民族大学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另外,他合译发表论著1部,审阅维、英、汉三种文字书稿5部。  
                                                  
多年来他还担任教研室主任工作。特别是2002年担任副院长、系主任以来,深入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为本系学科建设、体制改革献计献策,做了大量工作。


提甫.托乎提教授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也很活跃,曾去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和我国的台湾省去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召开的有关学术团体的国际会议上,除宣读自己的论文外,还担任英--维翻译任务。每年应邀给中央民族大学及其周围高校的外国留学生、访问团做学术报告,介绍中国文化和我国的民族概况及民族政策,由于以上的突出表现,他于2003年被评为杰出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受到国家六部委的表彰。


研究成果
(一)论文
1· 《汉语疑问代词的用法及其在维语中的表达法》, 维文, 《语言与翻译》, 乌鲁木齐,198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专刊,130~145页。
2· 《论满语动词se- “说”与维吾尔语动词de-“说”在功能上的共同性》, 发表于《突厥语言与文化研究》, 第一辑,161~169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
3· 《论维吾尔语动词tur-在语音和功能上的发展》, 北京, 《民族语文》,1997年, 第二期,34~42页。
4· 《论维吾尔语的形态》, 硕士论文, 完成于1982年, 发表于1997年, 《突厥语言与文化研究》, 第二辑,209~231页,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5· 《维吾尔语的关系从句》, 北京, 《民族语文》,1995年, 第六期,26~34页。
6· 《论阿尔泰语言理论和共同阿尔泰语成分》, 维文, 《语言与翻译》,1995年,第二期,1~19页。
7· 《论kariz‘坎尔井’一词和维吾尔人的坎尔井文化》, 维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三期,111~118页。
8· 《尴尬之后的感想》--在美国教维吾尔语.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