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男,维吾尔族。
1964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
1984年至1993年担任新疆大学中文系系主任。
1992年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起一直是自治区重点学科——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以及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主持人。
1987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培养21名硕士研究生。其中五名继续深造并取得优异成绩。
1996年被评为新疆少数民族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在少数民族文学专业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至今共招七届13名。
他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和少数民族文学以及民俗学研究方面开展了开拓性的工作,填补了国内外某些领域的空白,自新疆大学实行年度考核以来每年考核均为优秀。
1979年以来重点从事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维吾尔民间文学和民俗学方面成就卓著,先后出版了《文学理论》,《维吾尔民间文学基础》,《民间文学概论》,《文学论坛》,《丝路传说》,《维吾尔民俗学概论》,《民间文学和书面文学》,《维吾尔木卡姆传人》,《丝路民族文化视野》,《维吾尔文学史》,《维吾尔文化史》,《维吾尔民间长诗集》,《谜语集》,《努祖贡》,《塔伊尔与佐贺拉》,《20世纪维吾尔物质文化变迁研究》,《新疆少数民族民俗博物馆》,《维吾尔民间文学百科全书》等20多部专著和民间文学作品集。
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150多篇论文。
主持国家社科课题3项,自治区级课题四项。
由他搜集整理的《维吾尔民间长诗集》获1983年全国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二等奖。
《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获1996年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4年与人合著的《文学理论》获自治区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维吾尔民俗学概论》一书获1990年自治区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福乐智慧的天文观》获1994年自治区社科优秀论文三等奖。
专著《维吾尔习俗》获1997年自治区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思路研究在阿那陀利亚》获1997年自治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与地方木卡姆比较研究》获2007自治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专家。
2004年获新疆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称号。
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新疆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称号。
1984年获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
1989年以来,一直担任新疆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自治区教育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及文学学科组副组长,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多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民俗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中会成功者研究会”委员,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150多篇论文。
主持国家社科课题3项,自治区级课题四项。
由他搜集整理的《维吾尔民间长诗集》获1983年全国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二等奖。
《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获1996年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4年与人合著的《文学理论》获自治区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维吾尔民俗学概论》一书获1990年自治区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福乐智慧的天文观》获1994年自治区社科优秀论文三等奖。
专著《维吾尔习俗》获1997年自治区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思路研究在阿那陀利亚》获1997年自治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与地方木卡姆比较研究》获2007自治区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专家。
2004年获新疆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称号。
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新疆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称号。
1984年获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
1989年以来,一直担任新疆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自治区教育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及文学学科组副组长,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多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民俗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中会成功者研究会”委员,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