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合木提﹒哈力克,男,1959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生物研究所所长,日本哺乳类学会英文杂志《Mammal Study》杂志的编委,新疆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新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副秘书长,日本哺乳动物学会会员。
1983年2月毕业于新疆大学原生物系留学任教和科研。
1996年4月至1998年3月作为外国人研究员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大学院兽医学研究科生态学研究室,
1998年4月至2002年3月在北海道大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取得兽医学博士学位,
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在北海道大学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4月返回母校工作。
1983年至今,先后担任过脊椎动物学、动物生态学、资源动物学、生命科学导论、高级生态学、分子生态学及实验分析技术、文献检索与选读、科技论文写作、野生动物保护原理及其管理学、资源生物学、专业外语(日语)、学科前沿讲座及相关实验课等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选修课共12门。
曾从事多项科研项目的科研工作,先后以主要参加者身份参加并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1项新疆林业厅委托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日合作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项目2项,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新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1项。
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有4篇被SCI国际科技文献数据库收录。出版专著3部。科研项目“新疆鸟类资源考察与利用”(集体)于1991年获自治区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新疆铁路通车与褐家鼠的生态效应”于1995年获新疆大学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005年获“新疆马鹿种群的分子系统进化:与其他亚洲,欧洲和北美马鹿种群的比较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浆。2007年获“Georaphical Variations of Skull Morphology in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in Xinjiang, Chin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浆。2007年获“新疆塔里木马鹿的分子系统和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研究”新疆大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5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生物研究所。
1983年2月毕业于新疆大学原生物系留学任教和科研。
1996年4月至1998年3月作为外国人研究员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大学院兽医学研究科生态学研究室,
1998年4月至2002年3月在北海道大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取得兽医学博士学位,
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在北海道大学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4月返回母校工作。
1983年至今,先后担任过脊椎动物学、动物生态学、资源动物学、生命科学导论、高级生态学、分子生态学及实验分析技术、文献检索与选读、科技论文写作、野生动物保护原理及其管理学、资源生物学、专业外语(日语)、学科前沿讲座及相关实验课等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选修课共12门。
曾从事多项科研项目的科研工作,先后以主要参加者身份参加并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1项新疆林业厅委托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日合作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项目2项,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新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1项。
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有4篇被SCI国际科技文献数据库收录。出版专著3部。科研项目“新疆鸟类资源考察与利用”(集体)于1991年获自治区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新疆铁路通车与褐家鼠的生态效应”于1995年获新疆大学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005年获“新疆马鹿种群的分子系统进化:与其他亚洲,欧洲和北美马鹿种群的比较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浆。2007年获“Georaphical Variations of Skull Morphology in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in Xinjiang, Chin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浆。2007年获“新疆塔里木马鹿的分子系统和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研究”新疆大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5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生物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邮编:830046
研究方向:珍稀濒危哺乳动物的保护遗传学及分子生态学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不超过五门):
1.资源动物学,专业选修课,周学时 2,2003年至2008年共2届,学生人数78人;
2. 生命科学导论,外院选修课,周学时 3,2003年至2008年共3届,学生人数96人;
3. 学科前沿讲座,基础课,周学时 2,2003年至2008年共3届,学生人数92人;
4. 资源生物学,研究生基础课,周学时 2,2003年至2008年共3届,学生人数118人;
5. 野生动物保护原理及其管理学,研究生专业课课,周学时 3,2003年至2008年共4届,学生人数16人;
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分子生态学及实验分析技术,研究生专业课,周学时4,2003年至2008年共4届,学生人数21人;
2.指导硕士研究生15人,博士研究生2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和著作
1. 吾玛尔·阿布力孜, 马合木·提哈力克. 利用“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新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9. 1 (71) 37-39
1. 吾玛尔·阿布力孜, 马合木·提哈力克. 利用“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新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9. 1 (71) 37-39
2. 艾尼瓦尔·吐米尔、马合木提·哈力克.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新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8.3(69)26-28.
3. 艾尼瓦尔·吐米尔、马合木提·哈力克.新疆大学动物标本馆数字化建设的初步探讨.新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7.4(66)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教师,授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委员会,1995年。
2. 《动物生物学》被评为新疆大学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2007年。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塔里木马鹿栖息地破碎化对种群遗传多态性的影响” 项目批准号:30660025,2007-2009年,总经费24万元;项目负责人。
2. 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新疆塔里木马鹿的分子系统和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2004-2007年,总经费3.5万元,项目负责人。
3. 新疆大学和北海道大学国际合作项目“濒危鹿类:塔里木马鹿和白唇鹿的保护生物学研究以及建立保护区”的中方项目负责人,课题号: 15405007,2003-2006年,总经费100万元。
4.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项目“新疆主要少数民族的起源与迁移研究” 2006-2007年,总经费12万元,项目负责人。
5.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项目“(1)新疆家养动物的起源与迁移研究;(2)新疆猫科动物
的分子系统进化及其保护管理研究” 2005-2006年,总经费10.25万元,项目负责人。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マハムト ハリク(马合木提·哈力克)、増田隆一、アブリミットアブダカディル、大泰司紀
之.2003.中国新疆ウイグル自治区に分布する哺乳類の現況と保全.哺乳類科学、43
(1):1-19.
2.Mahmut. H(马合木提·哈力克), Suzuki.M, Ganzorig.S, Aniwar, T, Ablimit. A and Ohtaishi.N.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Tarim Red Deer in Xinjiang, China. Bioshere Conservation,2002,4 (2): 79-86.
3. Mahmut, H(马合木提·哈力克), Masuda, R, Onuma, M, Takahashi, M, Nagata, J, Suzuki, M and Ohtaishi,N. Molecular Phylogeography of the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Populations in Xinjiang of China: Comparison with other Asian、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Populations. Zoological Science.2002,19:485-495.SCI
4. Mahmut、H(马合木提·哈力克)、 Ganzorig, S, Onuma, M, Masuda, R, Suzuki M. and Ohtaishi、N.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Xinjiang Tarim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 using microsatellite DNA method. Japa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2001, 49 (3) 231-237. SCI
5.马合木提·哈力克,吾玛尔·阿布力孜,艾尼瓦尔·吐米尔,朱副德,安尼瓦尔·木沙,大泰司纪之.新疆马鹿塔里木亚种的现状与保护.兽类学报, 2004.24(4)329-332.
6. Mahmut Halik(马合木提·哈力克), Anwar Tumur, Omar Abliz, Noriyuki Ohtaishi. Georaphical Variations of Skull Morphology in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in Xinjiang, China(英文).兽类学报. 2005,25(4):313-318.
7.艾尼瓦尔、阿孜古丽、马合木提.圈养塔里木马鹿白昼活动时间分配及行为格局的初步研究.生命科学研究,2005,9(2):168~173.
8.艾尼瓦尔·吐米尔、马合木提·哈力克.新疆塔里木马鹿粪便激素含量季节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生物技术通讯,2006. 17(4):600-602.通讯作者
9.艾尼瓦尔·吐米尔、马合木提·哈力克.用粪便形态特征初步研究新疆塔里木马鹿种群年龄和性别. 生命科学研究, 2006. 10(1): 61-66. 通讯作者
10.吐尔孙江·努尔买买提、马合木提·哈力克、艾尼瓦尔·吐米尔.新疆马鹿塔里木亚种的研究现状.干旱区研究,2006.23(2):132-136.
11.Buhe Aosier, M Kaneko, N Ohtaishi, Mahmut Halik(马合木提·哈力克), K Tsuchiya. Extraction of Poplar (Populus euphratica) Forest and Tamarix (Tamarix taklamakanensis) Bushes in Taklamakan Desert Using Terra/ASTER Data. Journal of Arid Land Studies, 2006. 15-4:391-397. SCI
12.Aosier Buhe, K Tsuchiya, M Kaneko, N Ohtaishi, Mahmut Halik(马合木提·哈力克).Land cover of oases and forest in Xinjiang, China retrieved from ASTER data.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7 39:39-45. SCI
13.张艺,于恩艳,马合木提 哈力克. 保护新疆马鹿塔里木亚种的建议.四川动物, 2007. 26(1):94-96. 通讯作者
14. 张艺、陈蓉、于恩艳、马合木提﹒哈力克。动物毛发石蜡切片的制作. 生物技术. 2007,17(2):49-51. 通讯作者
15. 艾尼瓦尔吐米尔,颜赛勋,余亮,余署光,马合木提 哈力克.马鹿新疆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种群的种群生存力分析. 现代学术研究杂志,2007.1(5):121-124.通讯作者
16.乔艳辉, 马合木提﹒哈力克, 左宏莉,吐尔洪 克维尔, 多力坤·买买提玉素甫. 新疆维、哈、蒙古族5-HTT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研究.人类学报,2007, 26(3): 259-263.
17. 颜赛勋,艾尼瓦尔·吐米尔,克力木·买买提,马合木提·哈力克.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且末种群栖息地动态变化分析.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4(3):329-334. 通讯作者
18.艾尼瓦尔.吐米尔,买合吐木古丽.艾孜不拉,颜赛勋,马合木提.哈力克.塔里木马鹿车尔臣河种群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新疆农业科学,2007, 44(6):832-838 通讯作者
19.艾尼瓦尔·吐米尔、马合木提·哈力克.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塔里木马鹿生境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生态科学,2007. 26(1):63-68. 通讯作者
20. 于恩艳,张艺,马合木提.哈力克,新疆塔吉克族人群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研究.生物技术, 2007,17(5):9-11. 通讯作者
著作:
1.马合木提·哈力克,米力克扎·提巴吾东,艾尼瓦尔·吐米尔,巴哈尔·吾斯曼. 汉维生物词典.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2. 阿布力米提,马合木提,2003.新疆野生食肉动物(维文).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10pp.
3. 马合木提・哈力克、古力巴哈尔・吾斯曼,1989,「生理卫生与生物学习题」,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
4. 亚森·吾不力卡斯木、马合木提・哈力克,1993,「初中植物学和动物学习题」,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
5. 肉孜・巴里、马合木提・哈力克,1995,「动物生态学」(汉语翻维语),新疆大学出版社。
6. 马合木提・哈力克,2005,「シルクロードの动物地理:アカシカ(Cervus elaphus)のダイナミックな大陸移动.in“动物地理の自然史”Ed by増田隆一」。
7.马合木提·哈力克,米力克扎·提巴吾东,艾尼瓦尔·吐米尔,巴哈尔·吾斯曼. 汉维生物词典.新疆人民
出版社,2008年10月,pp679
8. Ohdachi et al. The Wild Mammals of Japan. SHOUKAHOD Book Sellers and the Mamma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July 2009.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新疆鸟类资源考察与利用” 1991年获自治区优秀科研成果三等集体奖
2.“新疆铁路通车与褐家鼠的生态效应”, 1995年获新疆大学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3.“新疆马鹿种群的分子系统进化:与其他亚洲,欧洲和北美马鹿种群的比较研究” 2005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浆。
4.“Georaphical Variations of Skull Morphology in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in Xinjiang, China” 2007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浆。
5.“新疆塔里木马鹿的分子系统和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2007年获新疆大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2009年5月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的称号奖。
http://202.201.252.228/newjpkt/kejian/07dwswx/kcfzr.ht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